华夏心理

美国、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对大陆的启示1

华夏心理·资深老师

资格证考试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方法上具有可借鉴性、在实施效果上具有互补性,这为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前提。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经验以及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运行模式,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本土化可以有这样三种模式:

一是学校社会工作机构单独存在于学校体制之外,可称之为体制外聘任模式;

二是高校内设立独立的学校社会工作机构,可称之为体制内并存模式;

三是实现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可称之为体制内整合模式。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普遍采用外聘模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然而,当前在我国实行这样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仍然存在很多现实困难。首先,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与认可,尽管已经在一些高校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但是学校社会工作未被我国高校正式和实质性采纳,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时间;再次,虽然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较大进步,但作为社会第三 部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间组织发育缓慢导致学校无法聘任或者政府部门无法购买这种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最后,从这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自然发展来看,它是与国家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讲,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出现越早一些,这很容易导致各个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平衡。

为您推荐

通知:本平台上所展示的信息均由机构或个人自行提供,机构或个人依法应对其提供的任何信息承担全部责任,本平台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若发现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18596081721@126.com。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