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练习的简单技巧:真声、假声和混声

芭赫芭蕾·高老师
真声
所谓“真声”是指整个声带拉紧作整体的振动,它是人们歌唱时的一个自然的发声状态。“真声”在整个发声过程中声带闭合好,声门挡气作用大,耗气量较少。音量大,泛音多,听起来音色丰满明亮。接近于生活中的自然语言发音。但由于“真声”发声时声带振动的面积过大,唱高音感到费力困难,所以它的有效音域较窄,不产生换声区或换声点。
假声
“假声”是相对“真声”而言,它发声时仅靠声带的边缘振动,由于声带边缘很薄,两侧的声带便不能紧密相贴,振动时呈上下进行,故声门留下缝隙,发高音时比较容易,但发低音时声门留下的缝隙大,耗气量也较多,其泛音的成分、音色就显得虚而单薄,低声区的声音就不够结实,假声在小字二组的#f以上声音的威力得到充分发挥。如果高音用纯假声,就会使得音色单调,失去“个性”,无表现力。
混声
在歌唱中,对上述真、假声的运用不能截然分开,一般情况下应当既有真声成分又有假声成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真假混声”。所以“混声”就是将“真声”与“假声”两种成分混合起来,即在整个声带拉紧的前提下,将二者巧妙地混合运用,在中低声区时是以大部分声带振动为主,而随着音的升高逐渐过渡到以边沿声带振动为主的发声方法。也就是在唱中低声时真中有假,唱高音时假中有真,这种“混声”的发声是以充分运用共鸣器官来配合声带振动变化为依据的混合共鸣。这种声音上下自如统一,音色甜美明亮,给人以亲切真实的美感,既不存在由于“换声”而出现的音质不统一现象,又克服了真声唱不上去,假声下不来的困难,是当今普遍公认的一种科学的唱法。
在实际的发声训练中应首先明确认识真声和假声两种不同的发声机制。对真声的运用,主要应明确声带的基本发声功能。对假声的运用,主要应明确歌唱的气息支持。在此基础上将二者加以结合运用,即可获得理想的“混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