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常说“执笔在乎便稳”,把笔掌稳当了,就能使笔管端正,“笔正则锋正”,便于中锋和中侧锋结合运笔。但执笔不能过紧,一紧就死板,写出来的笔画就泥滞不流畅。“执笔欲死,运笔欲活”的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牢牢紧握,从背后突然拔不掉”的说法,显然也是不科学、不可信的。深知笔法的米带在《海岳名言》中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书法难以学好,古人多半与执笔过紧有关,而今人则多
题款是中国书画的一个特点,又称款识和落款。最初为了实用的需要而产生,意在说明正文的出处、馈赠的对象,作者的姓名、籍贯,创作的地点、时间,以及抒发创作感受等等。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书法作品艺术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整幅章法中起着补充、协调、映衬的作用。
细心观察,培养眼力。对所临的每个字,都要细心观察,这就是读帖。对读帖要有“十看”,对培养眼力,真正认识书法作品与书道规律,是很有帮助的。“十看”是。
墨色,色彩还是色度费了一些心思。从书法的角度来讲叫色彩,实际有些过分。但是用色彩好理解一些,准确地表述应该是色度,如素描的色阶变化,但是又抽象一些,最后选择了墨色与书法更加亲和。谈到书法中的墨,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王铎的涨墨,董其昌的淡墨,这样的墨与我们现在所谈的墨色大相径庭,董其昌的淡墨充其量只是不同的墨而已,依然是单色系,这与赵孟頫的润墨,刘墉的浓墨并无区别,古典的墨大体如此,没有上升到色度的
书法人,眼高手低不一定是坏事。这里所说“眼”即审美能力,“手”即实践能力。在书法世界里,人们通常用“眼高手低”这个词来批评那些只会点评,却不会写或写得不好的人。我们认为,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眼高手低”未必不是好事。
书法家在学养上一定得【寻根】中国书法是汉字的造型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艺术造型的母体。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得很好:“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形美、音美、意美的汉字,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传承5000年而历久弥新的根。所以,书法家对汉字必须有敬畏之心、神圣之感、挚爱之情。在学习了解中国书法发展史的同时,应当深入研究中国汉字的演化史,做到对汉
【书法学习小知识】书法病笔之“锯齿”。锯齿病笔一般是使用偏锋不当而致,以撇画者居多。稍不注意,其它点画亦有可能出现“锯齿病”。它的主要特征是一边光滑,一边带齿状,也有两边带锯齿状的病笔。要克服这种现象,必须强调中锋用笔。